中国摄影网
分享好友 摄影家首页 频道列表

高帆

2022-03-11 15:53151300

高帆:烽火中的红色摄影家

100年前,在浙江萧山的一个农村家庭中,一个孩子呱呱坠地。当时谁也没能想到,这个孩子将成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时期的历史记录者。在滚滚的历史洪流中,他的个人命运和中国摄影史、民族发展史紧密结合在一起。他,就是红色摄影家高帆。

▲高帆晚年留影

高帆(1922—2004),他的一生有三个重要的身份:一、战地记者,曾任陆军一二九师政治部宣传干事、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等职,参加了上党、定陶、临汾、晋中等战役的战地摄影;二、画报专家,历任《战场画报》《人民画报》《华北画报》《西南画报》的主要负责人、解放军画报社社长;三、摄影艺术理论的实践者和组织者,是中国摄影学会的发起人之一,历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摄影学会)理事、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等职。

▲1942年,太行八路军出击晋中攻打祁县

北上:敢将家国负双肩

1938年,高帆从《新华日报》看到陕北公学招生的消息,年仅16岁的他怀着满腔热血,告别家人,投奔延安,就读陕北公学,不久,又转入延安的“抗大”。毕业后,他响应党中央鼓励青年学生到华北敌后根据地开展抗战工作的号召,奔赴华北抗日前线,成为一二九师抗日先遣支队的宣传干事,随部队活跃在平汉铁路线上。

▲1939年冬,高帆在自己创作的宣传画前留影

1939年,在与日军的一次交战中,一二九师缴获了一台120相机。而这台相机,被交到曾有照相机使用经验并参加过摄影培训的高帆的手中,成为这名战士的有力“武器”。从此,他开启了战地记者的生命旅途,在一线战争现场记录战士不畏牺牲、奋勇直前的英雄形象的同时,也在舆论战场上“冲锋陷阵”。

转战:铁马冰河入梦来

随着战事的严峻,中国摄影从民国时期“美化生活、陶冶情操”的艺术审美逐渐转向民族救亡的宣传教育,摄影题材也从风景、静物等转向战场纪实。

▲1946年9月,定陶战役大杨湖战斗中,我军的机枪阵地

这个时期的高帆,活跃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现场,拍摄了百团大战、反“扫荡”战斗、平汉路破袭战、北流寺战斗、上党战役、定陶战役、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平津战役等许多重要战役和战斗,留下了珍贵的党史和军事文献资料。

“记录战争是战地记者生命价值的最高体现。”高帆曾以此话自勉。 在战斗前线,他力求“近些,再近些”,使记录的影像“感情真,气氛足,动势强,威势壮”。他的《爆破》系列作品定格了临汾战役惊心动魄的爆破场景,碎裂的砖石和尘土形成巨大的黑云笼罩着大地,拍摄时碎石不住地掉落到爆破手和他的身上……安阳战役北流寺战斗中,他捕捉了战士们搭梯子在屋檐上快速行进、传递武器的紧张场景。

▲1948年3—5月,临汾战役,我军爆破手进行连续爆破

除了战斗现场,高帆手中的相机也记录了战争背后的动人景象,历史的宏观叙事视角中亦不乏充满真情实感的个人视角。1940年,太行山区军民在涉县召开军民联欢大会,其乐融融;1942年,在太行山区的参军报名现场,涉县一位妻子亲手将一朵象征参军光荣的红花别在了丈夫胸前的衣服上,这是“爹娘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兄弟一齐上战场”的缩影;1946年,晋冀鲁豫边区人民抬着担架,支援前线;1948年,临汾战役中,百姓组织的支前队伍挑着扁担向前线运送炮弹。一张张底片凝固了一幕幕军民鱼水情的画面,鼓舞了人民的信心。

▲1940年,太行山区军民在一二九师

政治部所在地涉县召开军民联欢大会

此外,高帆也记录了1949年接收北平和毛泽东在西苑阅兵等重要时刻。

游历:平生只负云山梦

新中国时期,告别战场的高帆在摄影上体现出更多的主体性和个人审美,从记录历史重要时刻转向私人的抒情与言志。高帆在游历祖国山水时,拍摄了一系列风景作品。《黄山》《崂山风光》展现了他登高远眺、遍览祖国大好河山时的壮阔胸怀,《漓江》组图透露出他作为江南人特有的柔情,《山水》组图呈现出田园牧歌式的宁静。

▲山水 摄于新中国时期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高帆曾数次率团出访东欧和西欧国家,在国际友好往来和文化交往中产生较大影响。他的《东欧人像》系列既有彩色扩放作品,也有黑白的明胶银盐作品,以肖像的形式记录了东欧人当时的精神面貌。他们有的在田间劳作,有的在工厂织布,洋溢着生产的热情,充满了对生活的期待。《东欧人像》是他的“西行漫记”,也寄予了他对美好生活的真挚祝福。

▲东欧人像 摄于1954年

▲东欧人像 摄于1954年

2022年正值高帆百年诞辰,在浙江省、杭州市和萧山区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摄影家协会将为高帆举办纪念座谈会,并计划在北京和杭州两地举办摄影回顾展。

从钱塘江畔到太行山上,再从华北到西南,高帆在烽火中穿梭,成为时代的记录者,也成为中国摄影史上最杰出的红色摄影家之一。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