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网
分享好友 摄影家首页 频道列表

郑龙华

2022-09-08 09:3182410

1959年的秋天,一个小婴儿撕心裂肺的哭声把整个村的人都惊动了。

等大人们赶到时,看到这个小婴儿跌落进了火盆中,两只小手和半个脸颊已经被几乎烤成了焦炭。

这个小婴儿,就是我。

我在医院的无菌室里抢救了7天7夜才醒过来,医生说我能活下来就是一个奇迹。

为了保住命,医生建议最好对我的双手腕部以下进行截肢,但我的父亲坚定地对医生说:“孩子不能没有手掌,我愿意承担一切后果,但绝不同意截肢。”

医生尽可能地保留了我的手部躯干,60年后,我依然庆幸父亲当年的这个决定。

失去了宝贵的双手,生活从普普通通变得困难重重,大家习以为常的吃饭穿衣,翻书写字,到了我这儿,必须付出超出常人倍数的努力。

失去了宝贵的双手,两度高考上线的我都被拒之门外,几次应聘都被拒绝。找工作的四处碰壁让我心里在想:失去了双手,难道真的就什么事也做不了吗?

有一年乡文化站招人,面试的负责人说了一句“他又不能拍照”就把我拒之门外。那个时候我对自己说,越是否定我,我越是想要试试,我要学习拍照,要让大家都看到,没了双手,我也可以举起相机,记录美好。

郑龙华在拍摄《生命之光——个无手摄影家对话中国100位残疾精英》的路途上

没有购买相机的资金,对摄影技术一窍不通,我真的可以吗?

我把自己的疑问顾虑写在与高中同学车静光的日常交流信里,没想到没过多久,我收到了他寄来的礼物,一台海鸥4B相机。

郑龙华的第一台相机-海鸥4B相机

随之而来的信里说:“以我对你的了解,无论什么事情,只要你去做,没有做不到的。”

面对这台精密的仪器,我充满了好奇,但却无从下手,连打开相机的第一步-取下取景框,我都无法完成。

接下来的大半年时间,我天天窝在家里,硬是靠着手上的两个“肉团团”,学习如何开机、取景、调焦、快门和光圈。

没有手指,最难对付的是调节焦距,只能左手托住相机,右手肉团挤压旋钮,靠摩擦力转动对焦钮。

因为带着护具会影响拍摄手感,所以摩擦让我手上的皮破了一层又一层,尤其是需要将手浸在显影水里冲印照片的时候,那种撕心裂肺的疼痛感让我面色苍白,头冒冷汗,我始终坚持在这样的疼痛中打磨和锤炼摄影技术。

手上的伤痕和痛楚是摄影带给我最初的“痕迹”,这些痕迹都印证着我的摄影技术在不断精进。

我从传统相机学起,慢慢地接触到了数码相机和单反相机,练就了一手适合于自己的独门功夫。1984年,我带着一幅在黄浦江畔拍摄的作品《美景花不完》参加了全国“即时艺术摄影大赛”,获得了特别荣誉奖。就这样,我算是迈出了摄影艺术的第一步,摸到了摄影艺术的门槛。

从此以后,每年我都会抽出时间,走遍祖国大江南北,去往海外山川峡谷采风,我的摄影之路一发不可收拾。

坚持摄影近四十年来,我先后有1000余幅作品在全国各类报刊和影赛中获奖、发表,并相继在杭州、北京、黄山、丽水、新加坡等地成功举办了个人专题摄影展8场。

郑龙华个人摄影展《隔空对话》

同时,北京《文明》杂志、杭州出版社相继出版了我的《生命之光》和《郑龙华纪实作品》图文画册。

《生命之光》

《郑龙华纪实作品》

我也收获了许多荣誉和称号:中国残疾人“绽放文学艺术成就”奖、国际摄影“金相机”奖、浙江省摄影最高成就奖—“摄影金像奖”、浙江省“文化能人”、杭州市“十佳摄影师”和临安区“德艺双馨”文化人;浙江省自强模范、杭州市劳动模范、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杭州市残疾人艺术家协会会长。

2001年,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我就琢磨着要为祖国的百年梦想做点什么。

身为一名残疾人、一位摄影工作者,又在残联有着工作经历,我萌生了拍摄中国100位残疾人精英的想法。

于是,在2006年5月20日至2008年5月28日,经过700多个日日夜夜的长途跋涉,我独自走遍了华东、西南、西北、东北等7个地区100多个县市及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共6.4万公里,耗资110余万元,采访了全国各地各行各业100位自强不息的残疾人精英。

《生命之光——个无手摄影家对话中国100位残疾精英》摄影足迹

我每天背负20公斤左右的器材出行,挤过农用车,坐过三轮车,每天只睡4-5个小时。这样高强度的工作让我的身体超负荷运行,但是当我看到4.5万余幅拍摄图片,52万字的整理文字素材,19.86万字的撰写采访手记,我觉得我做到了,这样的收获和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一份财富。

我觉得当我每次和这些残疾人朋友对话,不仅仅讲述的是他们的故事,这也是对我个人精神世界的反馈,让我感觉到世界上有太多的人一样在遭受苦难,但是他们始终在坚持对生活的渴望和对生命的信念。

《生命之光——个无手摄影家对话中国100位残疾精英》中郑龙华拍摄的残疾朋友们

我的摄影理念是:像由心生,摄影主题是作品的灵魂,我用相机表达着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很多人看到我的手之后问我,“郑老师,您是怎么坚持拍摄了这么多年?”

我摄影的动力,是我对生活无比的热爱。

热爱这大好河山的一花一草,热爱晨光,热爱细雨,热爱晚风,热爱我脚下滚烫的土地,热爱这土地上永不服输的人民。

如果你看过我的《生命之光——个无手摄影家对话中国100位残疾精英》,你就会发现,每一个残疾人的人生故事都不相同,但是唯一不变的,是他们坚持的信念,和永不放弃的前进脚步。

而我,也是这样。

最近,我在整理近40年来所拍摄的图片资料,并坚持创作,继续关注残疾人事业发展这个主题,配合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组委会筹备“《生命的奇迹》——一位无手摄影师聚焦中国残运健儿”和“劳模拍劳模”摄影个人展。

没有手,我也能拍照,当我每一次按下快门,用摄影去发现世界的时候,曾经那些艰苦而疼痛的记忆依然清晰可感,这些记忆让我变得更加强大,让我继续勇往直前。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我用摄影俯瞰这个世界,爱这个世界。

郑龙华近期生活照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